行业新闻

在外出审计和实际工作中,发现不少企业的会计人员对一般纳税人的应交增值税理解不恰当、科目使用不准确、期末如何处理不明确等等,从而导致许多企业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数据和账面增值税金额不符。尽管企业会计准则对应交增值税科目的使用与处理做了详细的规范,但一些会计人员对于企业如何设置科目,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科目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根据实务经验,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如下的归纳总结:
对于一般纳税人,应交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我们通常在应交税费下设置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已交税金、进项税额转出和未交增值税科目。具体科目的使用如下:
1、如果当月的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则当月就无需缴纳增值税,多出的进项税额可留到下期进行抵扣。
2、如果当月的进项税额小于销项税额,且无上期留抵的进项税额,则差额为当月需要缴纳的增值税额,可通过未交增值税科目核算。
3、本期的销项税额不能用下期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也就是说本期未交增值税科目贷方有余额的必须要在本期先交税。所谓的下期进项税额是指有其他原因尚未抵扣的进项税票,这部分的进项税额可放入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所以要分别设置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和未交增值税科目。
4、已交税金科目是用来核算预交增值税使用的,预交增值税实务中会出现在辅导期一般纳税人期间购买发票或者超额购买发票时。辅导期一般纳税人在超额购买发票时,税务局会要求企业先预交3%的税款,这3%的税款我们就会通过已交税金科目进行核算。预交的税款可以在我们以后每月需交的增值税款中进行抵减。
5、进项税额转出科目,是用来抵减进项税科目的。在我们实际工作中,有些进项税票已经认证,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抵扣的部分,我们将通过这个科目转出这部分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
6、待抵扣进项税科目在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的时候用的最多。辅导期一般纳税人期间,进项税额当月不能抵扣,也就是当月已经通过认证的进项税额只能在下个月进行抵扣。这部分的进项税额将通过待抵扣进项税科目进行核算,下月再转入进项税额科目。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处理就比较简单了。一般情况下小规模纳税人只设置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每期应交的增值税额均直接通过未交增值税科目进行核算。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核算有时也会用到已交税金科目,这种情况通常只会出现在企业超额领取发票,税务局要求企业先预交3%的税款时。小规模纳税人账务处理如下:
     销售商品: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总之,企业在进行增值税账务处理时,应根据企业的性质,合理设置科目,严格按照明细科目的借贷方向进行账务处理,尤其注意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借贷方向,如:销项税票被退回重开,正确的处理方法应是销项税的贷方负数,而不能做在借方科目中;退回进项税票时,则应是进项税的借方负数,而不能用贷方科目中等。
欢迎大家经常关注本所的博客,谢谢大家对本所博客文章的支持!
                             
                                                                                                               
泓信联合:徐莉
                                                                                                           2013/6/27